当格林津这个小镇与我不期而遇时,我佯装淡定的表面之下,不禁联想起《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什 么 是 邂 逅 ?
没有计划地骤然进入了一片不曾见过的全新天地,
这里空气中弥漫的异国情调、面孔、语言,
还有那由于人群稀少而显得空旷的道路,
周边所有的一切都让自己眼眸亮起,耳朵竖起,
心情随之无比畅快舒适,
从心底荡漾起一阵鲜活的愉悦。
这 就 是 邂 逅。
来到艺术之都——维也纳这个城市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放空自己。
这个城市很小,414.65平方公里,约15个维也纳才等于国内的一个上海,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个城市的魅力。
世界音乐之都、建筑圣地、文艺博物馆...... 诸多头衔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关注。而最终吸引我来到这个城市的是因为一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
由于自身经费的不充足,无法做到像电影中的杰西这般,可以坐火车把整个欧洲随意闲逛,于是果断选择了杰西和席琳邂逅之地——维也纳。
Alt&Neu 唱片店:爱是千回百转的深眸偷望
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Alt&Neu 唱片店的德文名翻译过来叫做旧与新,这家店里不论新旧唱片都有出售。唱片按乐队和成色价格不等大多都在5-10欧之间,不过若是受欢迎的唱片价格会更高,如风靡全球的甲壳虫乐队的就是30欧起价。
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中,甚为喜欢两人在这家唱片店中,百转千回中的低眸偷望,假装不经意间透露的情愫。有使用痕迹的黑胶碟、极具年代感的二手唱片,以每次看影片中这段场景的心情来到这里,不禁觉得这世间万物,唯有情最动人。环绕店内一圈,零散的人群,突然很想找到一个人可以一起分享这内心的心理活动,最终还是没有买下一张唱片,拍了些许照便离开了。
艺术史博物馆 :倾听上帝的声音
在电影中杰西和席琳只是路过此地,但这个地方几乎是每个到维也纳旅行的游客一定会到的地方。
因为来之前并无做太多攻略,只是停停走走,来到艺术史博物馆是朋友的推荐,这里的名画珍品与辉煌的高耸建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震慑心灵。
后来了解到艺术史博物馆分成8座分馆,我在埃及和东方收藏馆走了一圈。
埃及藏品由4部分构成:死亡崇拜、文化史、造型艺术和文字发展。
重要展品包括古王国时期装饰华丽的Ka-Ni-Nisut祭室,棺椁,人类和动物的木乃伊,亡灵书,墓碑,神像,日常用品如衣物及化妆品,以及精彩纷呈的圆雕。东方重要展品则包括南阿拉伯古典时代的人像碑柱和巴比伦伊什塔尔大门的狮子壁砖。
当时走在这里心中莫名沉重,观看壁画时竟觉得每一双都是死亡之眼,多次想撤离但似乎魔力太大迈不开腿。走到一个空旷高耸入云的建筑时,坐在阶梯中,沉思冥想,这是我最喜欢的与万物对话的思考方式。
观看每一个旅客的神情,听当地听不懂的德语,有趣而又刺激,在长久的盯住一个人而那个人准备回望你时瞬间错开眼神,竟让我缓解了在唱片店时的压抑之苦,这种人在异国他乡的恶作剧增添了我内心不少欢喜。
我也算是去过欧洲好几个重要的音乐城市了,从琉森、萨尔茨堡与慕尼黑,到德累斯顿、莱比锡与柏林,在每一个地方都能见到许多与音乐有关的印记、与许多人因共同对音乐的热爱而结缘,但直到来到维也纳,我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音乐之都”,为什么这里是古典音乐世界里至高无上的圣地。
维也纳之所以被称作“音乐之都”,在中央公墓里就可见一斑了,这里是安葬着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格鲁克、施特劳斯家族、雨果·沃尔夫、贝尔格、李盖蒂、策姆林斯基等等音乐大师的地方、
大半部音乐史全都在这巨大的公墓里专为音乐家辟出来的咫尺之间永远沉睡。
上次来到中央公墓时在里面徜徉了小半天,此行虽然驾轻就熟地多,但依然在里面待了许久。
我特别喜欢参观欧洲的墓园,因为不仅丝毫没有阴冷的感觉,反倒特别能够给人带来平静与安宁。
错路格林津:西尔维娅钢琴在跳舞
来到格林津是个意外。
当时想找影片《爱在黎明破晓前》中墓地的所在,但迷路了。
但格林津简直就是一个童话所在地。
这个地区靠近维也纳森林,不是商业聚集地,人群也更为稀少,可这个小镇的生活艺术造诣绝对非常上乘。
清幽花香在一路陪伴,可爱的巴士慢慢的驱使着,还有年轻的情侣在和灿烂的花合影,当地的居民和很大只的狗在闲逛,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安,更是突然热泪盈眶。
在这条繁花似锦的道路上走了大致半个钟后,突然被一个钢琴声吸引,于是向着“声源地”前进,到达了一个音乐厅,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 弹着钢琴。我不禁想到《爱在黎明破晓前》影片结尾部分,杰西和席琳在窗户外听琴声跳舞画面,然后进一步向这位老者靠近,静静地听。
老人苍劲的手在钢琴键盘上舞动,琴键似乎与老人合为一体了,欢悦、低沉、洒脱、沉静,黑白琴键的每一高低起伏俨然已有灵性,我恍惚觉得那更是在舒畅生命。
钢琴的声音伴随着老人的浮动而演绎出不同的音频,时而似海阔天空般壮阔,不一会又如淅沥小雨般清脆;恍然间我走过山谷听到鸟鸣,紧接着又路过高山风声在耳边划过,宛如轻功在身,飞跃世间万物,人间百曲激荡在心间。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演奏着的是一架三角钢琴,全身极致性的呈现出亮黑色,俨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息,但与白发苍苍的老人相衬又相得益彰。四只腿跟部都是轮状,亮堂堂的金色,琴盖被被一根支柱撑着,整体线条呈现出极为流畅型的优美姿态。黑白琴键的上方刻着金色logo,又似德文又似英文的名字:SILVIA。
SILVIA,西尔维娅,热爱古希腊神话故事的我不禁呆住了。
《西尔维娅》是一个神话中的爱情故事,SILVIA是古希腊狩猎女神狄安娜属下的一位仙女,她和同伴在水中沐浴时与阿民塔Aminta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但猎人奥利安也喜欢SILVIA,于是百般阻碍二人;故事的最后是奥利安被刺死,SILVIA和Aminta终成眷属。
上个世纪50年代后,欧洲各大歌剧院重新编排了这个故事,做成舞台剧上演,多国的行业专家还把这个神话故事编曲成各类原装舞剧与音乐。
维也纳——这个永远有故事的城市。
行走在每一个角落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更重要的是,纵使时代更迭,千年过后,每一个维也纳的居民也早已把先人保留的文化融进骨子里,并把这些经典输出成一件件现代工艺品,真切的做到了“经典永流传”。
我慢慢地走在格林津小镇上,突然想到一句古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知道到在下一个拐角处,又会邂逅哪个神话,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呢?